康復機器人作為醫療機器人的第二大市場領域,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下面是《行動方案》,提出“提高輪椅、步行機器人等康復輔助工具的智能化”。
《行動方案》要求提高產品對兒童、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適用性。聚焦特殊人群消費品發展需求,加大對人機工程基礎研究、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的投入。推動終端產品抗衰老產品、智能應用和抗衰老改造開發,提高輪椅、步行機器人等康復輔助工具的智能化水平。
近年來,隨著外骨骼技術、人機交互技術、腦機接口等技術的快速發展,代表康復行業的康復機器人也帶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。未來10年,康復機器人必將成為康復行業發展的主流。
康復機器人市場持續增長
康復機器人是一種幫助人體進行肢體運動,執行康復治療、康復護理等功能的醫療機器人。它是工業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的結合體。其研究橫跨康復醫學、生物力學、力學、材料科學、機器人學等多個領域,已成為國際機器人研究中心。在三種醫療機器人中,康復機器人介于手術機器人和護理機器人之間。之間。
近年來,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增長迅猛,其中最大的是手術機器人,最快的是康復機器人,外骨骼機器人開始爆發式增長。會長得更快。2021年,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07億美元。
據了解,康復機器人的研究始于80年代,1990年后進入全面發展期。其中,最早商業化的康復機器人是英國MikeTopping公司于1987年開發的Handy1,共有5個。自由度,可以幫助殘疾人在餐桌高度進餐。目前,多功能、自動化程度高、自由度多的牽引懸掛式康復機器人廣泛應用于康復護理、假肢和康復治療等領域。
目前,我國中高端康復機器人市場被Hocom旗下的Lokomat、WOODWAY旗下的Lokohelp等歐美品牌壟斷。家用康復機器人尚處于發展初期,沒有大型康復機器人公司。國內從事康復機器人的企業主要有埃斯頓、精禾機器人、大愛機器人、傅立葉智能、瑞涵醫療、安養神方、邁康信、尖叫科技、邁步機器人、誠天科技等。
現狀,我國康復機器人市場發展前景廣闊:
供需差距很大。從需求來看,康復機器人主要集中在康復患者:中風(50%)、脊髓損傷(10%)和骨折后遺癥(40%)。人口老齡化增加了殘疾概率,殘疾人年齡結構呈倒金字塔狀。到2021年,我國需要康復的總人數將達到4.6億,其中肌肉骨骼疾病患者將達到3.2億。同年,我國殘疾人人數將超過8500萬,基本康復服務所占比例仍然很小。
2019年我國在職康復醫生16000人,治療師14000人,即每10萬人口擁有1.2名康復醫生,而發達國家對應的是每10萬人口30-70名康復醫生,普及率為10%。加倍差距。康復機器人作為機器人與醫療技術融合的產物,備受市場關注。然而,我國康復機器人的發展相對較晚。目前,我國共有殘疾人康復衛生機構10440多處,但能夠提供康復訓練的不到三分之一。
政治先加速市場發展。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,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,鼓勵社會加快建設民營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。在此背景下,康復醫學領域有望快速發展。
2021年6月,國家衛健委、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《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》,建議逐步建立數量合理、水平高的康復醫生專業隊伍力爭到2022年治愈每10萬人。醫生6人,康復治療師10人;到2025年,每10萬居民擁有康復醫生8人、康復治療師12人。
未來,人機交互、感知識別產品的能力將得到細化,產品監管也將不斷優化。 康復機器人強調人機交互,通過觸覺和視覺實現,相互反饋,不斷增加真實感和真實感。更高分辨率的傳感器將提高交互過程中的準確性。利用交互式多模型、3D掃描等技術手段提高識別率;結合AR技術識別物體和環境,讓機器人移動并做出反應。醫療機器人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也將不斷提升,包括知識識別、推理、語音、態勢感知等。
作為醫療器械產品,康復機器人面臨著非常嚴格的醫療產品準入機制。一方面,認證需要很長時間。另一方面,該認證不具備跨區域通用性。國際國內各地區有不同的本土化認證體系(美國FDA、歐洲CE、中國CFDA等),大大提高了康復機器人的質量。產業化難度。目前,部分地區已對部分創新性強、安全性高的康復機器人產品開通綠色認證通道。未來,各國將繼續優化監管機制,更好地平衡康復機器人的安全性和適銷性,提高產業轉型效率。
結論
近年來,隨著我國自主研發能力的逐步提升,也開始在高端機器人市場占有一定的份額。我國的康復機器人產業還處于導入期。行業內不同的公司都在一個個地塊上。產業結構尚未形成。而那些在技術和制造上具有先發優勢、積極打造自有銷售渠道、合作模式靈活的企業,可以最先受益于行業爆發,有望成為行業龍頭企業。本地化過程。
特別聲明: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麗泰的觀點和立場。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,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。